2007年7月12日上午1:12累積瀏覽 7 5
宗哲、中折
近日看了兩篇文章,雖各是不同題目,但在 Mountain Yuen 看來都有本人究研題目的材料、元素,而最終之結竟同為一個。
第一篇是《台灣神學院 神學研究所 王芳舟 的道學碩士論文 之「生態神學---自然與信仰的省思」》,似乎只有一點就可以總結:
1. 我們需要一種倫理道德的原則來保護自然環境,
2. 其次是輔証:引用 生態神學家 寇伯(John B. Cobb, Jr.)
『神學不能只停留在幫助信徒了解並能以現代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他們的信仰,它必須包含另外兩個功能』。
首先,它必須致力於引導信徒從信仰的觀點來改變他們對『世界』的認知;
其次,它應該能夠幫助信徒根據這樣的認知作準,來進行對其他科學的批判,或成為參與公共討論時的基礎』。
第二篇是《現任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神學組 系統神學副教授 龔立人》的「自然與不自然、終止與延續、絕望與希望:基督教對死亡含混性的疏解」。
這是一篇探討 死亡的文章。
死亡的自然與不自然----《究竟死亡是一個自然現象還是不自然現象?若是不自然的話,為何社會要推行善終服務?
為何我們要稱讚那些很積極面對自己死亡的人為「生命戰士」(例如,歌手羅文)?若是自然的話,為何人類對死亡仍存在很大程度的恐懼,
甚至要逃避它的臨到?或許,死亡的含混正是在《自然中有不自然,在不自然中有自然。》
關係的延續與不延續----《死亡似乎是一件個人的事,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代替我的死。沒有人會明白甚麼是死,也只有死去的人才會明白死的奧秘
。………然而,若死亡中的不自然代表人與上帝疏離(詩115:17;賽38:18-19)的話,這份疏離也具體反映在死者與生者的關係上。意即,死亡代表一切關係的斷絕。
…….. 或許,死亡的可怕就是它不容許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因為一切已經決定了。這就是關係的不延續。
………. 然而,某些人卻渴望這樣的關係,因為生存對他們來說實在太艱難,太沉重。
自殺者正是要斷絕一切的關係,而他們認為死亡就是代表煙消雲散。死亡代表關係的斷絕,但不代表煙消雲散。
…….. 死亡中關係的延續性可以使在生者對死者的回憶得到滿足,也使死者對在生者的關懷得到成存。
縱使死亡使我們的關係不可延續,但賜永生的上帝卻使我們可以重遇,使不延續的關係再可延續。
然而,這延續始終不是對昔日關係的重覆,而是一種在延續中的不延續和不延續中的延續,………?????》
引述了一小重點,但相信不是讀 【宗教】及【哲學】的朋友,單看這簡單的引子已被混亂得不知所以,
尤其最後一句『是一種在延續中的不延續和不延續中的延續』。
真有著『1234554321,XYZZYX』,都唔知佢講嘜,就是讀出來也 張口結舌!
兩篇文章對我的共同研究材料,只是很簡單的【自然】。
希望能在【苦難與命運----2】一文中,以最簡單的文字來分享。
引述上兩篇文章,不是要在這裡 分拆、研究、批評、批判……等等。
而是想要說【宗教】及【哲學】,為何總要這樣攪得 深奧、難明。
讀這兩科的同學,都要將自已原來已用開的 文字、詞語、言語…..等,冠以特別意義、不同解釋、不同定義,
把一句說話、一段文字,順意講完了,就反轉來又講多一次,又要不同解釋……….,
或者這樣才符合論文的格式嗎!
今日看『基督教對死亡含混性的疏解----自然與不自然』,剛巧身體不太舒適,看到一大半頭已痛、更暈暈地!
正正就是讀 宗、哲學的病----讀到頭痛、讀到頭暈!或許我試用一種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明:
就好似要明白一個 六方體(就用骰仔吧),宗哲會是看看左、再看右,研究上、研究下,
六面也分折完了,仍不滿意,就連則線、角位都查探得徹底了,但仍不能解決問題;
於是鑽個孔洞,把頭探了進去,連骰仔內部都窺探得一清二楚,弄至「頭昏腦脹」,最後拿個大鎚來,一鎚把骰仔打得粉碎,
在那【支離破碎】裡,繼續鑽呀鑽!
【鑽牛角尖】就成了 宗哲士人的一大【娛樂】!哲學把學生【折騰】得頭昏腦脹,頭腫得比《大頭娃娃》更大,
宗教就把「不可知、超自然、最高終極權威、順服….」一拳一拳的【中】你,
【中】得你本已腫大的娃娃頭,又青又藍、眼腫、口腫、面腫。
並非不尊重【專門學問】,我知,亦非常明白 專門學問須要「一絲不苟、多方多次論證、反覆驗證、經得起考驗與批判」,
但太過鑽牛角尖後,「全面與整體」已「肢離破碎」,
就如「整全的人」也因宗哲的【中折----中你與折騰你】,
已變成一個「畢加索」畫下的四不像,被「肢解」得零碎不全。
第一篇文章,就是【自然】,人一向忽略自然,宗哲亦然。
第二篇文章,也是【自然】,信仰、宗教、神學,猛向 靈程深處、高處鑽研,卻從不看看【自然】,
就是 神創造的大自然,那是 神創造的一部份,是創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你幾時看過 神學有講、教大自然呀?只是近年地球污染嚴重,才來個「反思」、「探討」,
但可惜一起步又將這個題目再掉進 宗哲的大型攪拌機裡,猛攪呀攪!又是一套又深又難明的「基督信仰中的生態神學」。
死亡是自然的一部份,不過因著【傳統、規範】,死亡就變得那樣的『不自然』;而要真正探求死亡,更甚是要『面對死亡』時,才發現【死亡是自然的一部份】。
希望能在【苦難與命運----2】一文中,以最簡單的文字來分享。
如有錯謬,祈請糾正,以共同【明是非、辨善惡、格物明德、明心見性】去尋求真理。
宗哲、中折
近日看了兩篇文章,雖各是不同題目,但在 Mountain Yuen 看來都有本人究研題目的材料、元素,而最終之結竟同為一個。
第一篇是《台灣神學院 神學研究所 王芳舟 的道學碩士論文 之「生態神學---自然與信仰的省思」》,似乎只有一點就可以總結:
1. 我們需要一種倫理道德的原則來保護自然環境,
2. 其次是輔証:引用 生態神學家 寇伯(John B. Cobb, Jr.)
『神學不能只停留在幫助信徒了解並能以現代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他們的信仰,它必須包含另外兩個功能』。
首先,它必須致力於引導信徒從信仰的觀點來改變他們對『世界』的認知;
其次,它應該能夠幫助信徒根據這樣的認知作準,來進行對其他科學的批判,或成為參與公共討論時的基礎』。
第二篇是《現任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神學組 系統神學副教授 龔立人》的「自然與不自然、終止與延續、絕望與希望:基督教對死亡含混性的疏解」。
這是一篇探討 死亡的文章。
死亡的自然與不自然----《究竟死亡是一個自然現象還是不自然現象?若是不自然的話,為何社會要推行善終服務?
為何我們要稱讚那些很積極面對自己死亡的人為「生命戰士」(例如,歌手羅文)?若是自然的話,為何人類對死亡仍存在很大程度的恐懼,
甚至要逃避它的臨到?或許,死亡的含混正是在《自然中有不自然,在不自然中有自然。》
關係的延續與不延續----《死亡似乎是一件個人的事,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代替我的死。沒有人會明白甚麼是死,也只有死去的人才會明白死的奧秘
。………然而,若死亡中的不自然代表人與上帝疏離(詩115:17;賽38:18-19)的話,這份疏離也具體反映在死者與生者的關係上。意即,死亡代表一切關係的斷絕。
…….. 或許,死亡的可怕就是它不容許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因為一切已經決定了。這就是關係的不延續。
………. 然而,某些人卻渴望這樣的關係,因為生存對他們來說實在太艱難,太沉重。
自殺者正是要斷絕一切的關係,而他們認為死亡就是代表煙消雲散。死亡代表關係的斷絕,但不代表煙消雲散。
…….. 死亡中關係的延續性可以使在生者對死者的回憶得到滿足,也使死者對在生者的關懷得到成存。
縱使死亡使我們的關係不可延續,但賜永生的上帝卻使我們可以重遇,使不延續的關係再可延續。
然而,這延續始終不是對昔日關係的重覆,而是一種在延續中的不延續和不延續中的延續,………?????》
引述了一小重點,但相信不是讀 【宗教】及【哲學】的朋友,單看這簡單的引子已被混亂得不知所以,
尤其最後一句『是一種在延續中的不延續和不延續中的延續』。
真有著『1234554321,XYZZYX』,都唔知佢講嘜,就是讀出來也 張口結舌!
兩篇文章對我的共同研究材料,只是很簡單的【自然】。
希望能在【苦難與命運----2】一文中,以最簡單的文字來分享。
引述上兩篇文章,不是要在這裡 分拆、研究、批評、批判……等等。
而是想要說【宗教】及【哲學】,為何總要這樣攪得 深奧、難明。
讀這兩科的同學,都要將自已原來已用開的 文字、詞語、言語…..等,冠以特別意義、不同解釋、不同定義,
把一句說話、一段文字,順意講完了,就反轉來又講多一次,又要不同解釋……….,
或者這樣才符合論文的格式嗎!
今日看『基督教對死亡含混性的疏解----自然與不自然』,剛巧身體不太舒適,看到一大半頭已痛、更暈暈地!
正正就是讀 宗、哲學的病----讀到頭痛、讀到頭暈!或許我試用一種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明:
就好似要明白一個 六方體(就用骰仔吧),宗哲會是看看左、再看右,研究上、研究下,
六面也分折完了,仍不滿意,就連則線、角位都查探得徹底了,但仍不能解決問題;
於是鑽個孔洞,把頭探了進去,連骰仔內部都窺探得一清二楚,弄至「頭昏腦脹」,最後拿個大鎚來,一鎚把骰仔打得粉碎,
在那【支離破碎】裡,繼續鑽呀鑽!
【鑽牛角尖】就成了 宗哲士人的一大【娛樂】!哲學把學生【折騰】得頭昏腦脹,頭腫得比《大頭娃娃》更大,
宗教就把「不可知、超自然、最高終極權威、順服….」一拳一拳的【中】你,
【中】得你本已腫大的娃娃頭,又青又藍、眼腫、口腫、面腫。
並非不尊重【專門學問】,我知,亦非常明白 專門學問須要「一絲不苟、多方多次論證、反覆驗證、經得起考驗與批判」,
但太過鑽牛角尖後,「全面與整體」已「肢離破碎」,
就如「整全的人」也因宗哲的【中折----中你與折騰你】,
已變成一個「畢加索」畫下的四不像,被「肢解」得零碎不全。
第一篇文章,就是【自然】,人一向忽略自然,宗哲亦然。
第二篇文章,也是【自然】,信仰、宗教、神學,猛向 靈程深處、高處鑽研,卻從不看看【自然】,
就是 神創造的大自然,那是 神創造的一部份,是創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你幾時看過 神學有講、教大自然呀?只是近年地球污染嚴重,才來個「反思」、「探討」,
但可惜一起步又將這個題目再掉進 宗哲的大型攪拌機裡,猛攪呀攪!又是一套又深又難明的「基督信仰中的生態神學」。
死亡是自然的一部份,不過因著【傳統、規範】,死亡就變得那樣的『不自然』;而要真正探求死亡,更甚是要『面對死亡』時,才發現【死亡是自然的一部份】。
希望能在【苦難與命運----2】一文中,以最簡單的文字來分享。
如有錯謬,祈請糾正,以共同【明是非、辨善惡、格物明德、明心見性】去尋求真理。
- 回覆
- 回覆
- 回覆
- 回覆
- 回覆